邵亚丽女士是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拥有丰富的专利代理和律师执业经验。自1997年加入柳沈以来,专注于与专利相关的知识产权代理业务,涵盖专利申请、专利审查、专利许可和转让、专利无效和专利诉讼等。擅长的专业领域包括电气工程、自动化、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商业方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邵亚丽女士还主导进行各种业务项目和法律研究等工作,包括:
· 专利分析业务:包括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检索和无效可能性分析;
· 专利许可业务:包括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框架下的SEP(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业务,各种非SEP许可业务;
· 专利保护研究:包括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2G/3G/4G/5G通信标准技术、Wifi标准技术、音频/视频编解码等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研究;
· 专利法律研究:专利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修改建议。
邵亚丽女士于1995年3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4月~1997年11月期间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
邵亚丽女士于2004年由柳沈律师事务所派赴美国华盛顿Finnegan, Henderson, Farabow, Garrett &Dunner,
LLP事务所培训学习。
邵亚丽女士参与的典型案例包括:
1. 2023~2024年,在某国外大公司先后与某中国大公司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和相关争议中,代表该国外公司参与专利筛选和分析、系列专利无效案;
2. 2020~2023年,在某国外大公司先后与几家中国大公司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和相关争议中,代表该国外公司参与专利筛选和分析、诉讼策略分析、许可费和FRAND争议分析等;
3. 2016-2019年,在三星电子与华为的一系列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诉讼和无效案中,主导团队代表三星电子参加诉讼和无效程序,涉及标准必要专利侵权的认定、SEP专利的许可费计算、FRAND认定、SEP和非SEP专利的禁令问题等;
4. 王建波v.微软(中国)的专利侵权案,代理微软一方进行专利无效,该案最终因原告王建波的撤诉而结案;
5. 正泰v. 施耐德专利无效案,代理施耐德一方赢得了该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
邵亚丽女士发表的文章包括:
1. “SEP Licensing Negotiation Framework and Litigation
Strategy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共同作者,柳沈Newsletter,2023年5月;
2. “与SEP相关的诉讼与无效策略分析”,第一作者,《知产力》,2023年11月;
3. “Protecting AI-related Innovations in China,” Managing
IP, Summer 2020;
4.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高价值专利组合 - 从中国走向世界(上、下)”, 《中国专利代理》,2019年第1、2期;
5. “Best drafting practices for background sec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s,” Intellectual Asset Management (IAM), August 2017;
6. “Drafting Best Functional Technical Features in
China”, Asia IP, April 2016;
7. “Drafting Best Functional Technical Features in
China”, Asia IP, April 2016;
8. “Software-related inventions,” Managing IP,
Asia-Pacific Focus 2008;
9. “Latest Patent
Law Changes Analyzed,” Managing IP, Asia-Pacific Focus 2007;
10.
“商业方法相关发明的技术性和可专利性”,《中国专利代理》,2006年第1期;
11.
“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可专利性探讨”,《中国专利代理》,2005年第4期.
邵亚丽女士发表的代表性演讲包括:
1. “获得全球高价值专利组合 – 从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专利年会,CPAC-AIPPI 专题,2018年8月,北京
2. “Patentability of Business Method related Inventions
in China,” 中华全国代理人协会(ACPAA) 暨英国特许专利律师协会 (CIPA)联合会议, 2017年11月,北京
3. “What’s the (technical) problem?”, AIPPI世界大会(2017),2017年10月,悉尼
邵亚丽女士主导和参与的代表性研究项目包括:
1. SEP系列文章(共9篇),2023年;
2. 《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保护》报告(中、英文),2021年;
3. 《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保护》报告,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