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动态

数字藏品(NFT)法律问题研究 | 基于以太坊的NFT区块链技术特点

作者:侯广、袁玉琼、邱军 | 更新时间:2022-06-24 | 阅读次数:

往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往期文章:

基础法律问题360度探析(上篇) 

基础法律问题360度探析(下篇) 


从诞生伊始直到上世纪末,基于其开放性和固有的分布式架构,互联网 社区的运转呈现着去中心化的趋势。由于网上不存在具有绝对控制力的权威中心,在部分网民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者眼里,互联网俨然已成为自由超脱之地。


然而,近十几年来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使得中心化有卷土重来之势。世界范围内,互联网访问量日益趋向集中于有限的若干网站。在中国,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网站和相关网络应用吸纳了绝大多数的用户流量。海量用户数据和个人信息被前所未有地置于少数实体的掌控之下,其集中程度和覆盖面甚至远远超越了前互联网时代人们想象力的极限。


“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以下简称“区块链”)构想重新点燃了去中心化的希望之火。在金融领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货币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比特币甚至已在某些国家得到官方承认[1]。


人们并不满足于比特币在交易支付领域取得的成功,而是在继续探索区块链技术更广泛的去中心化应用场景。基于Web3和元宇宙等新思维框架的以太坊项目雄心勃勃,虽然采用了与比特币类似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记账”系统,但其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交易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数据,甚至包括代码,特别是智能合约。通过将代码上链,以太坊将区块链的实例形态从传统的用于记录交易的“账簿”拓展到状态机,即,以太坊虚拟机,从而在分布式记账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去中心化计算。


除了智能合约之外,以太坊与比特币的区别还在于在同质化的货币之外进一步支持非同质化通证(NFT)。2017年提出的以太坊请求意见721(ERC-721)标准为NFT的商业实践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随后催生的NFT项目逐渐引起公众的兴趣,直至今日NFT作为新型金融证券形态已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当前主流的NFT项目是基于ERC-721和ERC-1155等以太坊标准来实现。因此,NFT相关区块链技术通常有着与以太坊相关的技术特点。另外,与诸如比特币的区块链货币相比,NFT区块链由于其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而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技术体系。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针对基于以太坊的NFT区块链技术和应用领域中的几个典型主题:


一、汽油费的构成


类似于比特币网络中交易用户向矿工支付的交易费[2],基于以太坊的NFT交易过程(包括以太币转账、创建智能合约和铸造NFT等)中也会产生被称为“汽油费(Gas fee)”的交易费支出。在2021年8月5日的“伦敦升级(London hard fork)”[3]之后,汽油费的计算公式如下:


汽油费 = 汽油限额 * (基本费用价格 + 小费价格)


其中,汽油限额对应于交易用户愿意在交易中消耗的最大汽油量[4],基本费用价格是汽油费用报价的下限,该部分费用将在产生区块之后被销毁,因而报价不得低于此价格,小费(又称“优先费”)价格对应的部分费用将被支付给接纳该交易的矿工,较高的小费价格有利于交易的优先执行。此外,交易用户也可以设定其愿意支付的最高费用价格。完成交易之后,超出基本费用和小费总和的部分将被退还。


在以太坊网络中,汽油费价格随着交易行情发生波动。当交易需求旺盛,矿工计算资源紧缺时,价格上涨,反之,当交易需求疲软,矿工计算资源过剩时,价格下跌。基于此,一些NFT钱包应用自动监测基本费用价格的波动情况,在价格高时暂缓提交交易请求,等到在行情回落的时候再行提交,从而可以帮助用户减少汽油费支出。


二 、链下存储


比特币的区块链包括完整的记账信息,即,实现交易数据的完全链上存储,因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防篡改性。然而,NFT所关联的数字资产文件的尺寸大小不一,这使得链上存储完全不具备可行性。即便对NFT元数据来说,考虑到链上信道和协议的限制,以及铸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和汽油费成本,链下存储也已成为常态。


元数据和数字资产文件的链下存储使得这些数据不受区块链技术的保护,存在潜在的链接失效风险,安全可靠性也受到影响。一旦元数据和数字资产文件遭到破坏或因链接失效而丢失,则存储在区块链上的NFT本身也将失去价值。


除了传统的中心化服务器存储之外,NFT的链下存储通常还可以采用第三方云存储服务,以及诸如星际文件系统(IPFS)的分布式存储服务。当采取基于IPFS的链下存储时,存储在多个IPFS节点中的数据同样能够得到去中心化机制的保护,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链下存储带来的风险。


当前实践中,已经发生过因链下存储故障造成NFT失效的事件[5]。即便在基于IPFS实现链下存储的NFT项目中,也不乏依赖自有IPFS节点进行存储的运营实例,其可靠性与中性化存储相比并无太大改善。因此,如何通过有效运作的诸如IPFS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来确保链下存储的NFT数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NFT项目经营中需要的关键性问题。


三 、铸造与销毁


类比于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或称“铸币”)来将记录有交易信息的新区块加入区块链,NFT网络通过“铸造(mint)”来将NFT的Token ID、元数据或元数据URL、数字资产文件URL等数据写入区块链的新区块中,实现所谓的“数据上链”。


在这样的铸造过程中,需要涉及哪些数据,取决于NFT的具体应用的需求。以前述的图片或视频等数字艺术品NFT为例,通过在智能合约或元数据中包含利用艺术家本人的私钥加密生成的防伪溯源代码,可以便利地核验艺术品NFT的真伪和作者身份。具体地,由于非对称加密体系的可靠性和私钥的隐秘性,当以该艺术家的公钥能够成功对防伪溯源代码进行解码时,就可以判定该艺术品NFT确系出自该艺术家之手。由于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该防伪溯源代码在该艺术品NFT的整个生命周期期间可以维持有效。


如果说铸造是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新的NFT,则“销毁(burn)”[6]是反过来,毁灭一个现有的NFT。例如,以与真实艺术品关联的限量版数字艺术品NFT为例,在铸造发行了1000件之后,在销售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中的990件销毁,一般来说,这可以通过将这些NFT转入一个这样的公钥地址来实现,其相应的私钥地址不为任何人所知,例如,以太坊的零地址。由于存世量剧减,剩下的10件NFT升值的希望大大增加。


四、共识机制的迁移


主流NFT底层的以太坊网络当前采用的基于工作量证明(PoW)的共识机制与比特币网络类似,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比拼计算能力来完成节点之间对记账权(产生新区块的权利)的竞争。近年,随着区块链网络(主要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的节点数和业务量的日益增加,耗电量不可避免地同步攀升。比特币网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矿场”里成千上万台“挖坑”的矿机。这种壮观的场面曾出现在中国北方和西南等煤/风/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近几年已随着监管政策的出台而转移到俄罗斯等地。中国已经叫停比特币挖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方面的负面影响。据估计,2021年比特币挖矿耗费的能源已经超过阿根廷全国使用的电力,与瑞典的用电量相当。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以太坊网络在多年之前决定弃用当前的基于PoW的共识机制,目前即将转为基于权益证明(PoS)的共识机制[7]。PoS的能耗远远比PoW小,其原因在于,在竞争记账权的时候依靠的不是计算力,而是成员持有的权益,这通常通过质押代币来实现。


五、智能合约相关应用

a)版税分成

在传统的艺术品交易体制下,艺术家仅仅能够在售出其作品(即,初次销售)时获得收入,艺术品一旦售出之后,除了署名信息之外与其作者不再有任何瓜葛。然而,艺术品的价值常常随着时间发生巨大的变化。


历史上,很多油画在初次销售时的售价与数年后在收藏家之间转手的价格相比仅仅是个零头,原因可能在于艺术家的名气早已远胜从前,影响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这就造成了很不公平的局面:即便艺术家的作品在售出之后大受追捧,以天文数字的价格多次转手,大发其财的也只是参与二次交易的收藏家,艺术家本人却无法从中得到任何收益。


对于NFT来说,写入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始终忠实地执行原始约定的版税分成方案,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当NFT所关联的数字资产文件是诸如图片或视频等数字艺术品时,艺术家除了可以通过常规的渠道维护其著作权益,还可以用智能合约的方式提前约定版税费率。


这样做的效果是,即使在初次销售后,进行后续的二次交易时,智能合约的代码仍然会被自动执行,向交易用户收取约定数额的版税(例如,交易价格的5.5%)并转入相关艺术家的账户[8]。


b)DAO

智能合约的另一项重要应用是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此时,NFT的范围不再限于数字艺术品和游戏等领域,而是可以包括用于实施DAO治理的DAO通证。可以将这一类的NFT看作是股份公司的股权/投票权,DAO成员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来实现去中心化自治。


在DAO中,类比于国家政府的制宪立法以及公司制定章程,基于共识商定各种各样的规则,并以代码形式编入智能合约,从而可以自动实施运行这些规则,无需专门的管理和执法人员。此外,DAO成员可以向组织提交议案,并持DAO通证进行投票表决,通过适当安排的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基于投票结果自动确定是否通过和实施议案。


得益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架构,DAO与传统的公司/社团治理模式相比具有决策机制透明、成员参与度高、不受地域限制等鲜明的特色。然而,DAO也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例如,DAO中基于智能合约实现的规则非常稳定可靠,但是当需要修改和增补的时候就很不方便。由于DAO的数据代码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想要在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平稳地实现每个节点上数据代码的更新,避免发生因个别用户的恶意或无意行为造成系统的故障或数据不一致,并不容易做到,甚至可能不具有可行性。另外,DAO本身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在当前的法律框架内未有定义[9],使得难以对相关的法律责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这也增加了DAO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与NFT相关的区块链应用与人们熟知的比特币相比要复杂得多,本文仅从基于以太坊的NFT区块链技术特点的几个典型侧面略见其一斑,权当抛砖引玉,未臻完善之处敬请见谅。


[1] 萨尔瓦多和中非共和国分别于2021年9月和2022年4月宣布采用比特币作为本国的法定货币。

[2] 该项费用独立于矿工在交易过程中通过“铸币”产生的比特币收入。

[3] 参见https://etherscan.io/block/12965000。

[4] 不同的交易过程所需的汽油量不同,以太币转账通常要求的汽油限额是21,000,复杂交易需要更多的计算工作,因而需要更高的汽油限额。

[5] 参见https://www.panewslab.com/zh/articledetails/D87098290.html。

[6] 注意这里的“销毁”的对象是NFT,以太坊交易过程中一部分交易费用(以太币)也会被“销毁”,两者并非同一概念。

[7] 预计于2022年发布的以太坊2.0升级将实现以太坊主网与基于权益质押的信标链的合并,完全结束基于PoW的挖矿。

[8] 在作品由多个艺术家合作完成的情况下,智能合约中还可以包含规定分成比例的代码,从而可以在每次交易时自动将版税收入按比例在艺术家之间分配。

[9] 参见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16-05-17/blockchain-company-wants-to-reinvent-companies。


下期预告

NFT的共识价值在技术上以区块链网络为保障,但其根本上来源于背后所关联的数字资产(可能本身是数字作品,也可能有对应的传统非数字作品),因而涉及著作权、商标和平台运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律所将在下期推出NFT相关著作权法律问题的公众号文章,敬请期待。